首页 产业兴旺 正文
东成镇产业基地调研之抱舍村荔枝种植基地、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及养猪产业
2024/6/12 原创 置顶 来源:儋州市东成镇政府 作者:陈治广 责编:羊成彦

      连片的荔林荔花飘着香,姿态生动;椭圆形的香水柠檬压弯了枝丫。5月27日下午,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2023级学生李欢欢、李佳恒、杜杰贞等在东成镇招商办陈治广的带领下,来到东成镇抱舍村调研荔枝种植基地,以及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养猪产业等村集体产业。

微信图片_20240612202224.jpg

      走进抱舍村荔枝种植基地,半红透绿的荔枝躲在墨绿的叶后,四周弥漫着淡淡清香。我们与荔枝种植基地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种植基地的历史、品种、管理、施肥、结果、采摘、运输、售价和发展前景等情况。荔枝种植基地目前种植860多亩,25000多株,一棵“妃子笑”荔枝从种植到出售的成本约为160元,今年亩产41万多斤,以7.5元/斤,收益达300多万元,打包好的荔枝全部通过冷链运输陆陆续续运往北京。在采摘期,每日用工近200人。

微信图片_20240612202239.jpg

      漫步于香水柠檬基地中,棵棵柠檬树枝繁叶茂,当微风轻拂过脸颊,阵阵柠檬花香与叶香沁人心脾。香水柠檬基地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香水柠檬的品种、种植、浇水、施肥、采摘、运输、销路以及柠檬深加工产业链等情况。该基地现种植香水柠檬约140多亩,共植有5000株。在“村委会+企业”的发展模式下,抱舍村委会投入30万元村集体资金,分红占比为40%。

微信图片_20240612202242.jpg

      在抱舍村委会,抱舍村党总支书记李世显向我们讲述了抱舍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情况,抱舍村村委会还引进了乡村振兴— —“通信合作社”作为村集体产业,村集体今年投入20万与中国联通海南省分公司的合作,开展联通宽带端口建设和网络入户,本地用户可以免费打电话,至今已有160多户人家装上了宽带,按照50元每户,100户以上50%的分成比例,村委会每月可获得分红4000元,五年合同期可至少获得24万元的分红。接下来,还将投入4.6万元覆盖剩余的3个村小组。抱舍村回引人才陈桂琳结合本村集体产业发展和自家的养猪场同我们交流抱舍村的产业发展路径。

      此外,抱舍村还利用橡胶林种植了100多亩益智,亩产100斤左右,价格4元每斤。益智是四大南药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南岛的特产南药。益智一词出自《说苑·建本》,意思是指增益智慧。《中国药典》记载,益智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之功效。


东成镇抱舍村养殖产业

      抱舍村是东成镇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土地面积3.5万亩,下辖18个村民小组、5个农场队,有1500多户6600多人。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抱舍村成立了儋州新垦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发展养殖产业,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该村养殖产业通过“公司+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温氏集团等多家公司采用“五统一分”(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进苗、统一用料、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方式带动了240多户农户参与养猪,其中养殖500头以上的有150多户,抱舍村党总支书记李世显今年还投入100多万元对自家的养殖场进行扩建,第一批投放猪苗3000头,利润在200元至400之间。该村另有养鸡户38户、养鸭户10户,养殖户约占全村总户数的20%。

微信图片_20240612202253.jpg


东成镇抱舍村荔枝种植基地

       抱舍村荔枝种植基地连片种植了“妃子笑”荔枝860多亩,有25000多棵荔枝树,荔枝树植后四年开始出果,在丰产期,每棵果树可挂果100多斤,一棵“妃子笑”荔枝树从种植到出售的成本约为160元。该基地今年亩产41万多斤,按照协议价格7.5元/斤的售价,全部通过冷链运输陆陆续续运往北京,收益300多万元。在采摘期,每日用工近200人,采摘周期23天左右。

微信图片_20240612202256.jpg

      明代海南先贤丘濬的《咏荔枝》一诗言:“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因口感、上市时间、产地各异,我国荔枝在长期栽培过程中衍生出不同的荔枝品种,海南是我国荔枝最早熟的产区,具有发展早熟荔枝生产的优势。目前全国有200余个荔枝品种,规模化种植、商品化销售的有30多个,常见的荔枝种类有妃子笑、荔枝王、无核荔枝、桂味、糯米糍等,其中妃子笑的产量最高,喜光喜暖喜湿喜阳。荔枝成熟上市期自3月到9月上旬共有6个月,主产期自5月至8月可达4个月以上。成熟的妃子笑, 半红透绿,果肉鲜甜滑嫩,九分甜蜜中带有一丝酸,荔枝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微信图片_20240612202259.png

      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在东成的“第二课堂”中,我们多次深入产业基地调研、认知和实践。农村基层就是我们实践、认知的大舞台,在这广阔的舞台上,我们要深入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教室”外的实践加深对农业产业的认知。


图文:杜杰贞、李佳恒

复核:陈治广


评论跟帖 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站立场。 跟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