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兴旺 正文
东成镇在优化招商环境与做好服务保障上打出“组合拳”  “1+N”机制让项目“招”得来“落”得下“走”得远
2024/6/25 热门 置顶 来源: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韦雪梅 责编:羊成彦

W020240618009225448036.jpg

榴莲蜜种植基地。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羊文彪 摄

W020240618009225491639.jpg

槟榔加工厂。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韦雪梅 摄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冬蜜凤梨、香水柠檬、泰国红宝石青柚、奇楠沉香、火龙果……这些产业基地蓬勃发展,丰富了东成镇产业布局,凸显出其在优化招商环境与做好服务保障上的活力和成效,如璀璨明珠般闪耀在东成发展画卷中。

近年来,东成镇建立健全了“1+N”工作机制,以每一个项目为抓手,制定“一企一策”,打出“金牌店小二+招商项目办+工作专班+土地超市+村委会”的组合拳,提供项目引进、签约到开工、落地、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为项目“招得来、落得下、走得远”保驾护航。

土地超市:

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产业项目落地,土地要素是关键。2023 年,东成镇全面梳理土地资源,打造“土地超市”,并及时拓展“货源”,还印制了“土地超市”“投资政策”“推介书”三类招商推介蓝皮书,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东成镇镇长邓志鹏表示,“土地超市”是东成镇统筹盘活用地的有力实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

“东成镇的全程跟踪服务和高效要素保障,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热情。我们计划在东成镇投资4800多万元,打造海南西北部辣椒加工中心,项目预计 9 月投产。”海南椒红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说。

据了解,该公司原本计划将干辣椒品种及种植模式引入海南,打造辣椒加工中心,但因对海南自贸港政策不熟悉和土地要素保障欠缺而受阻。东成镇政府得知后,组织招商专班远赴贵州,与企业对接洽谈,解读政策和环境,提供“上门办理”服务,帮助企业落实100 亩项目用地征收,促成项目签约。

“土地超市”为东成镇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吸引了企业投资,促进了项目落地,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工作专班:

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雪茄烟叶阴干晾房,但是用地不足是我们最苦恼的事。”海南美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容泓霏说。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计划在原来的雪茄烟叶种植地块上再连片扩大种植规模,但由于地块权属纠纷,导致无法流转。为了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东成镇工作专班下沉企业,提供“上门办理”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及诉求,针对问题类型进行跟踪追溯解决,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镇政府的协调下,我们最近已经物色到了200亩的用地,正在进行土壤监测,近期将继续扩大雪茄烟叶的种植规模,并建设新的雪茄烟叶阴干晾房。”容泓霏说,该公司投资种植的雪茄烟叶种植基地落地东成镇以来,已在该镇平地村种植120亩,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 300 多人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人均月收入 3500 元。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至 500 亩以上,建设雪茄产业庄园。

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在东成镇文柏村,奇楠沉香长势喜人,精神饱满,与地里套种的长春花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产业景观。曾经效能低下的土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这里已经种植了 200 亩奇楠沉香,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了解到这块地原来发展的产业效益不佳后,我们主动与企业和村委会沟通协商。经过深入洽谈,最终确定了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原有土地流转合同的前提下,采用‘长期产业+短期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在种植奇楠沉香的同时,套种收益快的长春花。”东成镇副镇长陈光彪表示。

这样的调整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村民们纷纷表示,这种创新的种植模式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无独有偶,洪山村的槟榔加工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儋州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 1500 万元,在这里建设了槟榔去芯加工车间和厂房。“我们的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对厂房报建等环节不熟悉等方面的困难,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东成镇政府得知情况后,派专人帮助我们跑办报建手续,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从报建到投产的各项工作。”儋州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小丹说,如今,槟榔加工厂已投入运营,日产量达到 8 吨,为周边村庄提供了 500 余个就业岗位。

东成镇就这样通过政府与企业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持续发力: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我的榴莲蜜种植基地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东成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榴莲蜜种植基地负责人感慨道。

据了解,为解决该项目土地整合中的问题,东成镇镇长邓志鹏多次深入现场,厘清产业导入土地存在的几十年权属问题,推动 3000 多亩土地流转,并促成企业与村委会合作,形成利益联结。如今,基地已投入 1000 多万元,种植面积达 3000 亩,初步形成了种植区、科研区、培育区和数字种植区等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海南晨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杰介绍,公司的食用木薯种植加工项目总投资 3000 多万元,已建成加工厂房和冷库,种植木薯 4000 多亩,配套先进设备,年产量可达 6000 吨。这些得益于东成镇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调整用地,形成产业链,并指导注册商标。近期,基地已出产 2 万多斤木薯,销往武汉、广州、上海等地。

东成镇一方面打出“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组合拳,不断促成项目签约、落地、投产。另一方面,坚持优环境、拼服务,经常性深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及时掌握项目招引、产业规划、结构调整等信息,利用“企业走访活动”等有效服务企业载体,了解梳理、汇总报送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发展纾困,助力企业扎根东成、深耕东成。

东成镇党委书记文豪表示,下一步,东成镇将以土地要素保障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拓展和充实“土地超市”的“货源”,继续发挥好“1+N”服务机制,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久久为功,推动产业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方向上走得更深、更远。(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韦雪梅  通讯员陈治广  编辑朱建花  校对王丽华  审核陈小马


评论跟帖 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站立场。 跟帖 0